9月9日,在贵州山王果集团二期智慧工厂里,董事长黄训才一边盯着测试数据,一边频繁接打电话——新建车间即将投入使用,深圳运营总部的筹备也进入倒计时。他脚步匆匆,语气却难掩兴奋:“山里建智能工厂,山外拓国际市场,今年我们算是真正‘走出去’了。”![]() 贵州山王果集团二期智慧工厂 这座占地30亩的智慧工厂总投资7000万元,物联网设备接入率超90%,30台四头灌装机全线运转,每小时产能可达15吨,年处理鲜果能力跃升至3万吨,全智能生产线即将把“黑灯智造”照进现实。 “我们之所以这样做,确实是看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。”该集团总经理李剑说。今年4月,公司推出了一场营销活动:消费者用特惠价格即可购买90袋50ml装的刺梨原汁。亲民的定价迅速引发市场抢购,生产线连轴转也跟不上订单速度,最终只好限量销售。也正是这次经历,让团队迅速启动了二期项目的筹备工作。 ![]() 黄训才 回望十年前,黄训才还是贵定县德新镇晓丰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,返乡创业种刺梨,一度为销路发愁。如今,他管理着带动两三万农户、18万亩种植基地的龙头企业,产品销往全国50多个城市,80%订单来自省外。 刺梨虽富含维生素C,但口感酸涩是难以打开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。“初级农产品走不远,我们必须技术赋能。”黄训才说,公司联合科研机构首创“高频磁力线切割杀菌技术”,在常温下杀菌并保留刺梨95%活性成分,在不牺牲品质的基础上,提高刺梨汁的接受度。 ![]() 山王果系列产品亮相2025“贵州刺梨·健康中国行”暨产业大招商(北京)推介会 此后,山王果集团与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、贵州大学等共建研发矩阵,先后申请2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推出零添加原汁、发酵汁、冻干粉等多类产品,切入大健康细分市场,推动刺梨从“农产品”向“健康消费品”迭代。今年1至7月,集团销售额已突破1.2亿元,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元。 除了工艺升级,山王果集团还创新了科研合作机制。“论文不是终点,市场才是,我们之前投入过不少科研经费,但还需要在市场应用上更进一步。”李剑说,今后与科研机构合作,将按照“企业出启动资金,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,最终按定向产品的市场销售成果奖励科研团队”的模式,把双方积极性都调动起来,提升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。 ![]() 每年收果季,大货车频繁出入公司生产园区。 一边以贵州为“根”,坚守刺梨加工与研发;一边以深圳为“窗”,对接国际资源、铺开品牌出海。“今年10月初,公司的海外销售即将开启,目前拿到了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认证,还有相关的出口资质。除了外贸,我们也会着重刺梨品牌的推广,提升产品在沿海发达城市的知晓度。” 2024年2月,黄训才被评为“贵州省行业领军民营企业家”。但他却说,最让自己骄傲的不是产值和荣誉,而是农户们踏实赚钱的笑容。“我们连续五年举办品牌丰收节,主要是给农户传递产业稳健的信息,现在年入百万的种植大户都有好几个。市场闯出去了,种植端也不能松懈,只有把源头把控好,产业才能走得更远。”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|
手机版|盛世湘黔网 ( 黔ICP备19009883号-1 )
GMT+8, 2025-9-19 02:58 , Processed in 0.043650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